首页

叶子女王视频网站

时间:2025-05-26 08:38:39 作者:好评中国丨守护“千年瑰宝”,传承灿烂文明 浏览量:41221

  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洛阳龙门石窟,了解当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彰显了对中华文明瑰宝的珍视与对文化传承发展的关切。龙门石窟,这座镌刻在崖壁上的艺术丰碑,穿越千年风雨,承载着厚重历史,生动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包容与自信。

  多元融合,见证文明交流互鉴。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历经多朝营建,是丝路古道上的文化明珠。这里,既有北魏“秀骨清像”的飘逸,又有唐代丰腴之美的雍容,展现中国石刻艺术演变。石窟中诸多西方特色装饰纹样,融会河西文化、鲜卑文化、中原文化等多重元素,见证着东西方文明、各民族文化交汇融合。自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石窟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并不断传承,彰显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龙门石窟以石为媒,铭刻下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篇章,是中华文明胸怀天下、海纳百川的有力见证。

  传承创新,焕发文化时代生机。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多年来,我国在石窟寺本体保护修缮、载体加固与环境治理、数字化保存与监测等方面成效显著。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创残损文物虚拟复原及流散文物虚拟复位新模式,利用三维数字技术实现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搭建三维数据库、创新展陈方式、打造智慧文旅数字孪生平台,打开“云上龙门”小程序,足不出户领略石窟之美;伎乐飞天“动起来”,北魏乐舞盛景重现。从物质到精神,龙门石窟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生动教材,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文化自信,筑牢民族精神根基。龙门石窟历经千年而绵延不绝,经风霜而神韵不减,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独特精神标识。无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还是当下国际性展陈与文化对话日益频繁,中华文明始终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不同文明。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到文化“新三样”走俏海外,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愈发深沉厚重。坚定文化自信,让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未来。

  龙门石窟,是历史的馈赠,是文明的丰碑。它诉说着过去,启迪着当下,昭示着未来。在新时代,我们当牢记嘱托,守护好这一瑰宝,让古老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时代光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何竹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今年上半年广东东莞市进出口同比增长3.4%

2019年6月至2021年9月,苟某某(另案处理)以他人名义注册了多家空壳公司,在无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况下向江苏、河南、浙江、福建、山东等地多家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税额739万余元。其中,2019年9月,山东某防水材料公司(以下简称防水公司)为了抵扣税款,在无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况下,由公司实际控制人徐某某通过苟某某控制的空壳公司为其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2张,税额27万余元。2019年8月至10月期间,徐某某还通过苟某某控制的空壳公司向其担任高管的厦门某防水建材公司等2家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59份,税额75万余元。上述所开具发票全部用于抵扣,案发后虚开发票已作进项税额转出。

云南永善山火大部分明火已扑灭 过火面积超200亩

不久前,上海的何女士电话咨询自己的退休手续如何办,被告知“您的退休申请,单位已网上提交,请安心等待,养老金下个月便可正常领取”。

湖南零陵拓宽村民就业渠道 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

烟台3月22日电 (王娇妮 曲正扬)20日至22日,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303家采购商赴山东烟台黄渤海新区对接洽谈,达成贸易订单326笔,意向成交额1.03亿美元。

亚吉铁路“交钥匙” 中国外交部:中方团队参与运维服务圆满收官

波兰杨·科哈诺夫斯基剧院院长诺伯特·拉科夫斯基认为,国际交流合作对于戏剧艺术大有裨益,能够交换不同国家之间的能量,交换不同的观点和视角,取长补短。

长三角铁路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预计10月7日发送旅客357万人次

而岛内舆论也注意到,习总书记在会面中多次提及“中华”。台湾淡江大学对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分析认为,“中华”将是两岸未来的通关密语。他注意到,在会见时,两人都重申“九二共识”、反“台独”的概念,也都强调“中华”二字,从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等字语,只要有中华的共识,两岸什么都可商量。赵春山说,台湾青年对大陆不了解,过去两岸青年也受疫情影响,此次会见的讲话都重视到两岸中华民族年轻人的未来,建构民族振兴、和平基础,年轻人要互相了解、交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